Blog
5月 18

深度专访:英国温布顿国王学院学校(King’s College School)校长安德鲁·霍尔斯

近期,English Guardian与温布顿国王学院的校长安德鲁·霍尔斯先生会面,深入探讨了同理心、技术及二十一世纪教育学者所面临的挑战等话题。(译者注:同理心,通常也被认为是“情商”的一部分)

长久以来,English Guardian以发布博客的形式,致力于为家长、学生和教育学者带来更多实在的福利,我们访问英国教育界的前沿人物,询问他们对当下一系列热点问题的看法。

安德鲁·霍尔斯先生正是其中一位,他是知名中学国王学院学校的校长。学校位于英国伦敦温尔顿,建于1829年,学术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去年该校近96%学生的GCSE成绩达到A+A,超过50名学生成功考取牛津和剑桥大学。

这所学校最近为七年级(Year 7s)(11-12岁)新开设了一门“同理心课程”,旨在削减电子产品对培养孩子社交技能的不良影响。我们去温尔顿会见霍尔斯先生,和他谈论这些新课程,听一听他对二十一世纪的技术、教育有何看法,谈一谈教孩子学编程的重要性以及一点英国退出欧盟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这次贵校新开设的“同理心课程“,您能稍微讲一下为什么会想到开设这样一门课程呢?

 

美国教授莎拉·康拉特做过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是关于过去四十年间人们普遍的同理心水平。甚至早在70年代,一所顶尖美国大学曾经给该校所有本科生发过一张问卷,用于测试每个人的同理心水平。答题者需要回答很多问题,比如“看见别人不高兴时是否会a)上前帮助、b)不理睬、c)报告等等。这张问卷被用了四十多年,研究者从中发现人们的同理心水平在一代代地往下降,尤其是从2000年开始。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总是在想电子产品到底对年轻人造成了什么影响,不光是青少年,还有更小的小孩,两岁的、三岁的。这些电子产品是否影响了基本的人性,使人们无法像我们现在这样面对面交谈,互相注视着对方。我看过很多相关文章和研究显示过去十年间,青少年在电子产品上花费的时间在成倍增长,具体数字不太清楚,现在的话大概58个小时。我想这一定影响了人们的同理心水平。我当时觉得康拉特教授的这项研究特别有趣。我需要解释的一点是这项研究并不是只基于调查问卷,还涉及到许多内容的分析,从流行歌曲的歌词到广告语等等——所有的数据都显示出人们正在变得更加以自我为中心。我们或许都猜到了这种结果,但从数据上看会更有意思。

所以我要问了:“具体该怎么做呢?“我认为首要做的一件事情是把需要探讨的问题定位清楚。我觉得“同理心”这个词可以很好地形容人区别于动物的特质,即不只为对方感到遗憾,还能在头脑或者精神上做到感同身受。这是一种特别了不起的特质,当这种特质渐渐减少时,就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我所做的是给这种特质命名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讨论。我们十月份有一个以此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我希望从中得到动力,并且我们已经将其引进到七年级(Year 7s)“有爱班”的课程当中。这个班是由大卫·格芬开办的,主要是为了让孩子们不光掌握学术方面的知识,同时具有美好的品质,如心地善良、善解人意等等。

说真的,我认为在学校上课的形式是最不利于培养同理心的。对于培养同理心,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孩子们能够参与到话剧、音乐、戏剧、游戏、辩论这一类活动中。我七十年代时还在公立学校读书,曾经见过老师集体罢工,学校里的游戏项目和远足活动也越来越少。这种现象一直延续到八九十年代。公立学校学生的课外活动也大量减少。在许多欧洲国家,学校里本来就没什么课外活动,但是在当地社区就不一样了,孩子们会加入俱乐部,这种现象尤其在欧洲大陆国家非常常见。但在英国,课外活动是由学校组织的,而不是当地的青年俱乐部,而我们的学校不再组织这类活动了。因此我认为同理心问题并不在于教课,相反,它的意义在于让学校意识到应该让孩子们花些时间在游戏、戏剧、音乐上,这对孩子、对社会都有极大好处。我相信他们的成绩也会因此有所提高。

 

您觉得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怎么做才能加强孩子的同理心呢?

 

我觉得家长们正逐渐意识到孩子们花太多时间在电子产品上的话会很糟糕,毕竟突然有一天,青少年们都在用智能手机了,这一变化让多数家长猝不及防。我个人特别理解这种心情,因为我自己的女儿就经历了这样一个变化。家长可以做很多事情。首先要打消一个念头,即两岁孩子能玩iPad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此外,要规定让孩子晚上十点睡觉前不玩任何电子产品。家长们还要意识到孩子们正面临着他们这一时代的新问题,如失眠,玩电子产品的时间过长,心浮气躁等等,这些问题都是由手机引起的,也都是家长不曾遇到过的。家长们可以从以上这几方面帮助到孩子,但显然,如果孩子还比较小,大概12岁以下,大多数家长很大程度上能够教导孩子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让孩子多出去活动活动,做做运动,而不是仅仅让孩子成为领导者或者考取小提琴三级;我的意思并不是像做任务打勾一样进行,而是让孩子们能过多多参与活动。一旦家长能持之以恒地做到以上几点,鼓励他们的孩子多进行面对面交流,那么他们也会成长得更加优秀。还有一件事也很重要,那就是鼓励孩子们阅读有价值的书籍。我明白所有这些事情看上去都显得极其老套,但我发现我们曾经拥有的一些美德现在已经消失不见了。

 

您之前讲到家长如何引导孩子的生活。你是否认为这种“同理心危机”形成的部分原因在于家长给予孩子太多的自由?

对于父母很忙或者离异家庭来说,家长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的家庭甚至把孩子当作累赘,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承受极大的孤独,也会拥有极大的自主权。这些情况在富人家和穷人家都可以见到。不把心思放在孩子身上的家长不允许他们的孩子在田地或者街上玩耍,他们认为养孩子最好的方式是让他们整天玩电脑游戏或者看电视。

帮助这些“留守儿童”的一个方式就是为他们建立一个与家庭无关的外部环境。

 

您能提议去开展一些相关的国家社区项目吗?这些项目类似于童子军但是是需要义务参与的。

 

在国王学校学院,我们有针对14岁及以上孩子的一个合作项目,让他们去帮助27所当地公立学校的孩子们,中学和小学都有,这件事情是非常有意义的。每周五下午,我们都会有350名学生去做这样的社区活动,也就是这个合作项目。如果像这类的活动能够普及到全国,那一定很棒!尽管说起来很好,但可能没有人能把这件事变成义务性的活动。你一定知道六七十年代左右,童子军活动十分盛行,同样受欢迎的还有那之后风靡一阵的“爱丁堡公爵运动”(Duke of Edinburgh movement)。或许我们现在可以用一种稍微不同的方式也让这件事流行起来。爱丁堡公爵运动主要是倡导人们到户外活动,背上行囊去爬山。而或许你想谈的话题更偏向于城市和21世纪。

培养同理心就是多和别人沟通交流,读他们脸上的表情,体会他们的感受,从而逐渐提高情感的感知能力。如果一个三岁小孩一大早就在跟远东地区的人一起玩使命召唤的游戏,他们在网上互动交流,那么他们之间必然会建立一种跨国的友谊。但是网络世界是一个非常平面的世界,这种友谊的双方从来没见过面。因此如果国家能有一个项目帮助孩子们面对面交朋友,那绝对是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接下来谈一谈技术对于课堂的影响吧。现在几乎所有办公室都配备了电脑,那么电脑是否也是校园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呢?

 

这得看情况。如果你所说的“不可缺少“指的是完全依赖,离不开了,那我认为是不太正确的。虽然工作生活依赖电脑,孩子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电脑。孩子们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打字,但他们依然会用电脑。当然,电脑已经成为我们学院许多课程的教学工具,比如地理系大多时候会用谷歌的Chromebooks笔记本代替作业本。我比较守旧,所以我对这个话题也没有多大见解。你可以看看我的桌子上还放着九年级(Year 9s)的英语作业本。我给他们上英语课的时候经常会说:“我希望你们能多动手写字,多用钢笔。”像这种老旧的事情我经常会跟他们强调。在我看来,孩子们越喜欢玩电脑,越离不开电脑,我们越需要让他们多思考。因此,就像我说的那样,青少年每天在电子产品上投入58个小时,那么学校就需要让他们少用电脑,我们希望在没配备电脑的情况下,孩子们依然能投入到课堂上。所以我不建议像许多其他所谓的好学校那样,给所有七年级(Year 7s)的学生发iPad。事实上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尽快找到可以替代使用iPad的办法。

 

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大学毕业求职时,很多工作都需要会计算机编程。你认为编程是否会变成一门核心科目?

 

这个问题很好。我们已经为Upper 5th [11]安排了无需考试的编程课,非常受欢迎。所有学校都想要找一位聪明、善于激发学生的计算机老师,但这几乎是很难的,甚至不可能。比起找一位善于激发学生的计算机科学家,找一位善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家要容易得多。这并不是说这种人不存在,而是因为他们往往不想从事教育,因此学校在这方面的发展还是挺困难的。我本来以为大多数人都觉得学编程很重要,但一些计算机专家并不这么想。有的人说我们现在教的课程还都是维多利亚时代遗留下来的,我们应该摈弃这些课程,对于这一点我是完全不同意的。还有的人完全沉浸在计算机的世界中,他们会说:学点数学总是好的。坦白讲,我并不知道正确答案,但我认为或许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了。尽管在学校里,我更愿意去鼓励学生多做一些别的事情,而不去玩手机或玩电脑,但或许我们确实需要开设编程课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已经先为Upper 5th安排了编程课。

 

现在有一种课程是让孩子们自己去用网络搜寻信息。比方说给他们一个更加宽泛的主题“古代文明”,而不仅仅是“古代埃及”,那么就会有45种古代文明可供选择,他们可以随意选择一种在网上搜索相关信息。您觉得这种方法如何?

 

我们学校的男生每年有80个是小学毕业,也就是13岁进来的。我有时会问他们以前最喜欢哪个老师。他们通常会说是历史老师。他们的历史老师上课不用电脑,就坐在桌子上和他们聊亨利八世。他是个好老师,我想在国家历史竞赛中,小学一定远胜于其他学校。这些男生喜欢传统课程上的互动,只要互动不是课程的全部就好了。重要的一点在于除了这种传统的上课方式,他们也会去上设计和科学课程,在课上摆弄电子零件,在电脑上设计。我个人很少让学生通过电脑搜索完成作业,我觉得他们对这种事情已经做得太多了。学校的一个责任是让孩子们的所有脑细胞活跃起来,仅仅给孩子上代数课或维多利亚文学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这种方式并不具有激励作用。同样的,仅仅让他们用计算机学习也不具有激励作用。

现在回到你的问题。对于未来二十年的工作,不只工厂的工作和蓝领工作正面临威胁;很多的白领工作也将被机器替代。因此,现在人工智能发展势力如此强劲,对于人类来说,当务之急就是保留一个机器人永远无法获得的技能,即同理心和解读人心的能力。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帮助保护孩子们的同理心,而同理心来自于友情、合作,不能总是沉迷于电脑。如果每天都只在网上交流,人们就会变得单一,最后变得跟那些人工智能机器别无二致。

最后一个问题是关于英国学校及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很多国外的家长都对英国的私立学校青睐有加,您觉得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部分原因在于英国私立学校的学术成就非常显著,很多毕业生都进入了顶级大学并且思维活跃,能够解决全球性的问题。同时,他们全面发展,在戏剧和体育方面也颇有建树。学校的责任不只是教学生如何找到一份好工作,而是让他们拥有更加宽广的胸怀去享受未来的人生。如果你在学校里只上了那些令人讨厌的课,那你不太可能会去国家美术馆转转或者到国外的城市看看,又或者学另一门语言。私立学校多年来一直坚持人的思维应该需要多方激励,变得更加广阔。

同时,这些私立学校在国外的家长眼里是享誉国际的。我觉得人们眼中的英国是一个规规矩矩,道德至上,且与欧美关系不错的国家。尽管我们的国家有时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但在外国人眼中,他们确实对英国有一个特定的印象。我觉得对英国退欧的一个担心是这可能会使英国成为独立党的天下,而英国的好名声也可能随之流失。这样的结果令人难过,我希望它不会成真。

English Guardian特此感谢霍尔斯先生,萨拉·卡拉特女士和国王学校接受我们的这次访问。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独家洞察”内容,版权均属English Guardian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English Guardian”,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